合理便利: 学术文章
以下是有关无障碍设施的文章摘要和报告概要:
(A)普遍情况
1.全球无障碍设施:残疾人权利公约如何改变我们对平等的看法(2014)
文章由Frederic Megret和Dinah Msipa撰写,在South African Journal on Human Rights出版 (2014年第30卷)
这篇文章评估了纳入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合理便利对待的潜在影响。合理便利对待是一个本地概念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的特殊例子。这个概念正在全面国际化,也是现在必须迎合各个国家的本地文化,尽量加大其影响力。直至现时为止,本地推行合理便利对待的记录并不可观,情况在一些从未接触过这个概念的国家尤其差。本文追溯了实施合理便利对待上的困难,包括历久不衰的形式平等思想丶定义「合理」和相关概念「过度负担」的争议丶衡量义务在谁身上适用的迫切性丶合理便利对待如何适应现时或在逐步改善的实现困境。
引述自:Frederic Megret, Dinah Msipa, Global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How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hanges the Way We Think about Equality, 30 S. Afr. J. on Hum. Rts. 252 (2014)
2. 无障碍设施在保障残疾人士实质权益上扮演的角色: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11)
文章由Janet E. Lord和Rebecca Brown撰写,在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Human Rights and Disability Law出版 (2011年)
这个篇章回顾了残疾人权利公约中说明的合理便利概念,当时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人权条约中。这个分析与后来合理便利对待的责任在其他人权领域上怯懦的呈现形成对比,包括这个概念在联合国和地区人权制度的应用。大众都期望残疾人权利公约能够唤醒合理便利对待的责任,从而促使它在国际和国内人权实践的发展。鉴于现时已设立程序机制:残疾人权利公约和经济丶社会丶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下两个任择议定书,已分别完善了残疾歧视和合理便利对待条例,本文认同以上所分析是有确实可能的。
引述自:Janet Lord and Rebecca Brown, The Role of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in Securing Substantive Equality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2011)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Human Rights and Disability Law 273-308
(B)以地区分类
(a)亚太地区
日本
1.日本残疾人士的合理便利对待
文章由Tamako Hasegawa撰写,在Japan Labor Review出版 (2015年第12卷第一期)
2013年6月,日本就The Act on Employment Promotion etc.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修例,禁止职场上对残疾人士的歧视,提醒雇主有必要为残疾雇员提供合理便利对待。修例前,日本的残疾人士就业政策主要集中于就业配额,新增残疾歧视的条文是政策的一个主要转捩点。文中首先阐明日本就残疾人就业的反残疾歧视条例的框架和特质,比较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接着,文章会参考正在讨论的设例前「草拟指引」,重点提到合理便利对待,因这个概念在残疾歧视条例扮演重要角色。最后,文章探讨了合理便利对待概念应在日本独特的就业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占一席位,包括解雇权遭滥用(Labor Contract Act, Article 16) 和考虑安全健康的责任。(Labor Contract Act, Article 5)
引述自:Tamako Hasegawa,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Japan, (2015) Japan Labor Review 12(1) 21-37
(b) 欧洲
1.从宏观角度看欧盟平等条例中的无障碍概念
文章由Jenny E. Goldschmidt撰写,在Academy of European Law (ERA) Forum出版 (2017年第8卷第一期)
2000年的欧盟职业和就业上的平等对待框架指令,提出有必要提供残疾人士合理便利对待。本文作者以人权角度说明这项义务的影响和意义。以一个实质的方式看待平等,大家都认同缔约国有义务积极地争取平等,亦即是把责任加于第三方。虽然直至目前为止,欧洲法院就有关指令的判例法不多,但其他国际组织的人权法判决则有提供相关解释。
引述自:Jenny E. Goldschmidt,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in EU equality law in a broader perspective, Academy of European Law (ERA) Forum (2007) 8 (1) 39 – 48
2.「合理便利对待」和「无障碍」:有关劳工市场中共融和排斥情况的人权公约 (2016)
文章由Marianne Hirschberg和Christian Papadopoulos撰写,在MDPI Societies Journal出版 (2016年第6卷,第三期)
健全主义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将残疾人士排斥在外。残疾人权利公约以所有人都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为宗旨,当中包含两项有关人权的条文,保障了残疾人士的人权,分别为:无障碍原则和合理便利的措施。运用条文的情况取决于国家有否恰当地实施公约丶公司有否承担起雇用残疾人士的责任和适当地设计一个无障碍环境。公民社会可以要求政府充分实施公约列明的人权,并将此列入国家法律。关键的是只有已经认可公约的国家有义务实施条文,公民社会虽没有这义务,但仍然有权利参与落实过程(残疾人权利公约第四及三十三条)。公约的作用在于帮助残疾人士在没有歧视的情况下投身劳动市场,如若公约条文没有得到充分实施或重视,政府须再加大力度推动落实条约,否则会构成侵反人权和会直接影响残疾人士的生活状况。健全主义这个强大的意识形态依然主导着社会,限制和阻止残疾人士参与劳工市场,甚至投身社会。
引述自:M. Hirschberg, M.; C. Papadopoulos,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and “Accessibility”: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Relating to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in the Labor Market, Societies 2016, 6, 3.
(b) 美洲
美国
1. 「不合理便利的对待」和「恰当负担」(2010)
文章由Mark C. Weber撰写,在Florida Law Review出版 (2010年第62卷,第五期)
这篇文集合了多项权威资料,从中分析美国身心残障法案对合理便利对待的要求,作者总结道:
(1)合理便利的对待和过当负担是一体两面。法定责任是在不会造成不当的困难下,尽量给予便利的对待。索偿人要跨越的障碍不只是过当负担的辩护理由,还有给予的合理便利对待。「不合理便利的对待」和「恰当负担」这些概念是不存在的。
(2) 给予便利对待是一个重要的义务。要实行这项义务所需的花费不小,取决于成本资源平衡(而非成本利益平衡),费用亦可能会与日俱增。
(3)履行便利对待的义务意味着脱离办公室内中立守则的必要性,从而有效地提供残疾员工优先待遇,但这不能与其他反歧视制度中的平权概念溷为一谈。
这些结论某程度上与重要的法院释法有关,其中包括一宗有关就业便利待遇的美国最高法院案件,全美航空 诉 Barnett。本文提供建议方法,即法院可能需要检视条文丶立法历程丶执法机构的诠释丶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先例丶美国身心残障法案中有否以相似的文字解释法律,以便重新对「合理便利」进行正确的释义。过去二十年,司法机构和学者都把焦点放在受美国身心残障法案保障的残疾人士身份,论文涵盖的层面不够全面,令很多要求便利待遇的案例无法作出判决。最近,国会颁布美国身心残障修正法案,大大扩展了受保障人士的范围。修正法案后,焦点会转移到雇主有需要提供的便利待遇。这是首次有文章採用一手资料来决定国会的需要,以及把Barnett和下级法院案例的分析列入考量之中。
(c)非洲
南非
1.残疾人士和合理便利的对待: HM 诉 瑞典
来文 3/2011 (残疾人权利委员会) (2014)
文章由Ilze Grobbelaar-Du Plessis 和Annelize Nienaber撰写,在South African Journal on Human Rights 出版 (2014年第30卷)
自2008年11月残疾人权利委员会选举後,在残疾人权利公约任择议定书下,HM 诉 瑞典是首宗残疾人权利委员会解决涉及缔约国的来文。本文讨论了来文掀起的议题,并分析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对南非残疾人士权利的意见,以及当中的含意。
引述自:Ilze Grobbelaar-Du Plessis, Annelize Nienaber, Disability and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HM v. Sweden Communication 3/2011 (Committee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30 S. Afr. J. on Hum. Rts. 366 (2014)